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液晶的历史
技术文章
产品搜索
关键字
分类
新闻推荐更多新闻

液晶的历史

2014-03-06 16:00:46 点击数:

具结晶性的液体 ——液晶早在1850年,普鲁士医生鲁道夫‧菲尔绍(Rudolf Virchow)等人就发现神经纤维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种不寻常的物质。1877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Otto Lehmann)运用偏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液晶化的现象,但他对此一现象的成因并不了解。


     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斐德烈‧莱尼泽(Friedrich Reinitzer)在加热安息香酸胆固醇脂(Cholesteryl Benzoate)研究胆固醇在植物内之角色,于1883年3月14日观察到胆固醇苯甲酸酯在热熔时的异常表现。它在145.5℃时熔化,产生了带有光彩 的混浊物,温度升到178.5℃后,光彩消失,液体透明。此澄清液体稍微冷却,混浊又复出现,瞬间呈现蓝色,又在结晶开始的前一刻,颜色是蓝紫的。

     莱尼泽反复确定他的发现后,向德国物理学家雷曼请教。当时雷曼建造了一座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去探讨液晶降温结晶之过程,后来更加上了偏光镜,正是深入研 究莱涅泽的化合物之最仪器。而从那时开始,雷曼的精力完全集中在该物类物质。他初时之为软晶体,然后改称晶态流体,最后深信偏振光性质是结晶特有,流动晶 体(Fliessende kristalle)的名字才算正确。此名与液晶(Flussige kristalle)的差别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莱尼泽和雷曼后来被誉为液晶之父。
   

   由嘉德曼(L. gattermann)、利区克(A Ristschke)合成的氧偶氮醚,也是被雷曼鉴定为液晶的。但在20世纪,有名的科学家如坦曼(G. tammann)都以为雷曼等的观察,只是极微细晶体悬浮在意体形成胶体之现象。涅斯特(W. Nernst)则认为液晶只是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物之混合物。不过,化学家伏兰德(D. Vorlander)的努力由聚集经验使他能预测哪一类的化合物最可能呈现液晶特性,然后合成取得该等化合物质,理论于是被证明。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 为必填项目)
* 姓名
* 内容
*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4-2015

深圳市平西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9114321号

电话:0755-29656362 传真:0755-29656361 地址:深圳市宝安西乡固戍南昌第一工业区E栋4楼

在线客服
  • 总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业务经理-贾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业务总监-贾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财务米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工程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阿里旺旺
  • 网站二维码